龙扬志简介
龙扬志,本名龙杨志,湖南涟源人,文学博士,2004-2010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获得硕士、博士学位,2010年至2012年在暨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,出站后任职暨南大学154.com皇冠现当代文学教研室,2013年获聘为硕士生导师,2015年晋升副教授,2018年-2020年参加广东省高校组团式帮扶,入驻五邑大学154.com皇冠任副院长,2022年8月-2023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。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台港澳文学、世界华文文学、比较文学研究。先后担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、东荡子诗歌促进会秘书长、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秘书长、《世界华文文学评论》编辑部主任、当代诗学论坛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,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,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广东省作家协会首届签约评论家,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、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特聘研究员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、广东省社科项目、澳门特区文化局项目、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等多种,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,获得第六届澳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
一、 学习经历
2004年-2007年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。
2007年-2010年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。
2010年-2012年 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。
二、 讲授课程:
1、海外华文文学(研究生课程、本科生课程)
2、新诗专题研究(研究生课程)
3、中国现代文学史(本科生课程)
4、中国当代文学思潮(本科生课程)
5、中国当代文学史(本科生课程)
6、新诗鉴赏(本科生课程)
7、文学批评(本科生课程)
8、台港澳文学作品选读(本科生课程)
三、研究项目
“港澳本土书写研究”,暨南大学中华凝聚力研究院2020年资助项目,主持
“新诗现代化”的想象与焦虑,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(17FZW051),主持
澳门文学期刊研究,2018年澳门特区文化局委托项目,主持
广东2015年网络文艺研究,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,主持
第三世界诗歌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新诗关系研究,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,主持
东南亚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海外传播,2014年度广东省学科共建规划项目,主持
北美新移民诗歌研究,暨南大学海外华语传媒与华文文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(2013),主持
百年中国海外华文文学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(2011),参与
华侨华人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(2013),第3位
“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”,广东省委宣传部“理论粤军·广东省优长学科特色学科”建设资助项目(2013年,第2位)
首都师范大学154.com皇冠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目(2009年)
四、编著:
《激荡与回响:吴思敬诗学思想研究论集》(主编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2年9月版。
《澳门文学期刊述要与目录汇编》(澳门文学馆丛书),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,2020年12月第1版。
《文学及其场域: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(1999-2009)》(王列耀、龙扬志著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,2014年10月版。
《生命行旅与历史叙述:世界华文文学评论》(副主编,执行)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5年第1辑
《世界华文文学评论》(副主编,执行)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6年第2辑
《语言寻根文化铸魂: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论文集》(副主编,执行),花城出版社,2016年10月版。
《廖志理诗歌研究论集》(主编),现代出版社,2017年版。
《黄遵宪集》(主编),广东人民出版社,2017年版。
《文学评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生成》(蒋述卓、龙扬志主编)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8年版。
《珠江文海:粤籍海外华文作家作品选》(主编),广东旅游出版社,2018年8月版。
五、近年论文:
《现实视域:20世纪30年代新诗的分化与整合》,《韩山师范学院学报》,2023年第5期。
《跨界语境与马华文学的南方想象——黎紫书访谈》,《广州文艺》2023年第9期。
《澳门中文媒体对“诗城”的重塑——以《澳门日报》副刊《镜海》为中心考察》,《南方文坛》2022年第4期。
《语言的命运:黎紫书的马华民族寓言书写》,《四川文学》,2022年第4期。
《少数族裔的原乡想象与文化对话——冯娜诗歌创作论》(龙扬志,唐明映),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》,2022年第2期。
《从观念拯救时光——关于<流俗地>的对话》(黎紫书,龙扬志),《山花》,2021年第12期。
《回归以来澳门新生代的本土想象与重塑》,《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通讯》2021年9月第2期。
《纪念张宗俊:刀笔雕刻生命美学》,《南方日报》2021年8月24日“文艺评论”版。
《锻造从诗歌语词出发的精神内核》,《诗刊》2021年第8期。
《新浪漫主义的中国旅行与实践困境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21年第4期。
《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拓荒与知识型构》,《南方文坛》2020年第4期。
《梅山文学:地方经验与文学史空间维度的生成》,《当代文坛》2020年第3期。
《正名:文学史书写与马华文学身份重建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2020年第1期。
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共时呈现》(蒋述卓、龙扬志),《当代文坛》2020年第1期。
《人文湾区的共建与共享—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研讨会纪要》,《粤海风》2019年第3期。
《“河的女儿”:解读虹影的一种文化维度》,《粤海风》2019年第1期。
《归来的独语者》,《特区文学》,2018年第4期。
《语言的身份——粤籍华人作家的方言书写与文化内涵 》,《广州文艺》,2018年第9期。
《加强港澳研究学术创新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8年10月20日。
《文学的政治性书写及其评价》,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》(第25辑),2018年8月。
《华文文学的文化视野与学科建设》,《文艺研究》,2018年第3期。
《海外华文女作家主体彰显》,《羊城晚报》,2017年1月1日。
《黄遵宪与粤派批评》,《粤海风》,2017年第1期。
《梁启超与粤派学术的近代转型》,《粤海风》,2017年第2期。
《广东省2015年网络文学产业调查》,《作品》(下半月刊),2017年第3期。
《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批评》,《粤海风》,2017年第3期。
《革命认同与黄药眠的批评话语》,《粤海风》,2017年第4期。
《世界行旅与南洋经验——马华作家黎紫书访谈》,《广州文艺》,2017年第10期。
《译介实践与陈独秀文学现代观念之建立》,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7年第2期。
《语言改造与早期新诗的欧化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7年第5期。
《让文学进入大湾区时代》,《羊城晚报》2017年6月18日。
《刀笔转换的生命美学——论画家张宗俊的艺术实践》,《广州文艺》2017年第4期
《网络文学呼唤新的美学原则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7年8月30日。
《寻找诗歌写作的方向感》,《诗刊》2017年第8期。
《现代化诗学的可能与限度》,《北方论丛》2017年第4期。
《呈现民族精神与时代命题的密切关联-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文化内涵》,《南方日报》,2017年9月15日。
《谈雅丽:水边的抒情诗人》,《诗探索》(理论卷),2017年第4辑。
《去欧化及希腊性的重塑——论埃利蒂斯的诗学追求》(龙扬志,何珊),《星星诗刊》(理论版),2016年第6期。
《马华新生代诗人的中国性问题》,《中国诗歌研究》第13辑,2016年版。
《<人民>:“经验之诗”的命名可能》,《诗探索》,2016年第2辑
黄子平演讲,龙扬志(整理):《沈从文后半生的几个瞬间》,《广州文艺》,2016年第9期
《华文媒体与当代马华文学场域之建构》,《暨南学报》2016年第6期,“中国高校专业学术期刊”《文学学报》2017年第1期转载。
《香港当代中文诗歌的代际经验与身份建构》,《南方文坛》2016年第4期
《作为文化镜像的海外中文—马华文学及其学术价值》,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》,2016年第1期。
《悼念曾敏之先生》,《世界华文文学评论》第2辑,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。
《中华文化的木铎传薪与华文文学的代际经验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6年1月4日。
《新诗现代化想象与重构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154.com皇冠学报》,2015年第4期。(入选第9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论文集《当代文艺评论的理论建构和主体重塑》,中国文联出版社,2015年12月)
《1940年代新诗现代化思想研究》(硕士论文),《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》(2013),陶东风主编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年。
《卑微的赞美注定无声》,《诗刊》(下半月),2015年第9期。
《澳门文学批评的场域—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港澳文学论坛的发言》,《澳门日报》“镜海”,2015年8月5日。
《穿梭于多重空间的探寻与迷失—论朱天心古都的空间记忆书写》(龙扬志,肖婉琦),《华文文学》2015年第3期。
《文学场与澳门文学批评话语之建立》,《南方文坛》,2015年第2期
《“澳门回归”与澳门文学语境转换》,《澳门研究》,2015年第1期
《游牧者的书写与困境—东荡子论》,《诗探索》,2015年第1期
《源于未来的算法与压力--梦亦非访谈》,《新文学评论》,2015年第1期
《生命行旅与南洋经验—马华作家黎紫书访谈》,载《生命行旅与历史叙述》(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系列·2014年卷)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4年11月版。
《一个未完成的现代化方案—论袁可嘉40年代新诗理论》,收入《斯人可嘉—袁可嘉纪念文集》,浙江文艺出版社,2014年9月版。
《纯诗与新诗形式的现代性想象》,《中华文化论坛》,2014年第3期。
《论澳门文学批评学院化转型》,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》,2014年第1期。
《建构海外华文文学诗学批评体系》,《暨南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4年第8期。
《成长历程与文学创作—黎紫书讲演》,《花城》,2014年第3期。
《“崇高的恶”:历史责任的个体承担——以何其芳批判胡风为例》,《粤海风》,2014年第2期。
《“女性诗歌”:性别概念与书写可能》,《辽宁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3年第3期。
《马华文学知识谱系及其跨界建构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13年第8期。
《先生之爱》,《中国诗歌研究动态》第10辑,2012年版(收入《诗坛的引渡者—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》,长江文艺出版社, 2012年)。
《身份的焦虑:论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》,《暨南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2年第1期。
《悖论的力量:人生底色与理想耸拔——论小牛<割爱>的理想叙述》,《创作与评论》,2012年第1期。
《新诗史的书写与差异——以20世纪30年代草川未雨和徐芳的新诗史为中心》,《海南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科版),2012年第1期。
《新文学进步观念发生考察》,《河北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12年第3期。
《“澳门文学”:概念及其表述意义》,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12年第4期。
《本土立场与世界视野: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反思——杨匡汉研究员访谈录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,2012年第5期。
《新诗“进步”的文学史呈现》,《长沙理工大学学报》长沙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1年第5期。(“人大复印资料”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》2012年第1期转载)
联系方式:
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154.com皇冠,510632
Email:longyangzhi@jnu.edu.cn